细说阿根廷的五个点球FIFA让世界杯更加公正精彩
2023年1月16日阿根廷的第三个大力神杯真的是外界一些声音所宣扬的那样,是FIFA内定?甚至是中国保送的吗?7场比赛,5个点球,看似裁判几乎每场比赛都在给蓝白军团找点球的机会,表面上的事实究竟是不是真相呢?
第一、VS沙特,帕雷德斯在禁区内接应任意球开出时,被人故意用手拉拽摔倒,阿根廷失去一次门前接应破门的机会。
第二、VS波兰,梅西在后点已起跳至最高点,在迎球争顶瞬间被门将的手掌击倒,阿根廷失去一次门前冲顶破门的机会。
第三、VS荷兰,阿库尼亚突破进禁区边线内被人用脚带倒,阿根廷失去一次禁区内进攻机会。
第四、VS克罗地亚,阿尔瓦雷斯单刀杀入禁区内,在即将射门前被门将阻挡摔倒,阿根廷失去一次绝佳得分机会。
第五、VS法国,迪马利亚突破进禁区后被人用手推倒,阿根廷失去一次禁区内进攻机会。
由此可见,5次禁区内犯规,2次出现绝佳进球机会。按照足球条例,裁判给予点球完全合规,是不存在错判、偏袒之说的。可偏偏赛后舆论争议最大的,反而是对阵波兰与克罗地亚的这两次绝佳得分机会上。如图1-3所示,这两次犯规归纳起来,场景都是类似的。第一点,两次都是阿根廷球员明显已经在位置上占据主动,在即将射门瞬间被撞倒;第二点,两次都是对方门将在出击抢球过程中,先碰到对手再碰到球。两次处理都是禁区内犯规无疑,这跟犯规球员是否存在恶意、故意都无关,不判点球才是真正的错判、误判。
必须了解的是,当球员一旦攻入禁区那一刻起,他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是受到足球比赛条例明文保护的。所以,球员在禁区内防守时,规范动作只能是双手靠背、且战且退,除了肩膀以外的任何身体部位对抗,都必须保证先碰球再碰到人,如此才不会被视为犯规。这也解释了法国队决赛第一个点球中奥塔门迪的动作为何必然是犯规。而什琴斯尼与利瓦科维奇作为守门员防守时,都选择朝着对方进攻线路上主动出击,但可惜都没有实现率先拿到球权,在接下来的双方身体对抗之中,就不存在对方冲撞守门员的判定,而只能是守门员侵犯对手这一种裁决。相比什琴背向对手的情况不同,利瓦完全是正向对手,犯规动作完全在自身视线范围之内。这也是利瓦吃到黄牌,而什琴没有的原因所在。
也有不少人会说,利瓦的出击不但手上没有碰到对方,还是被对方的脚撞倒在地,所以点球是莫须有,像佩佩、基恩、内维尔等一众球星都持有这种观点。要知道,这些人全部是防守型球员,他们本能上会偏向保护防守动作,只要不是主观恶意的行为,就属于正常身体对抗,就不应该被视为犯规。但客观地说,这不合乎足球规则。这就好比有人故意突然站到汽车前进线路上碰瓷,让人家躲闪不及而撞上,还口口声声说有理了?这也难怪足球比赛中永远少不了这样的镜头:明明是自身防守犯规被判罚,还依然要喋喋不休地找裁判理论。
综上所述,七场五点的判罚,完全是正常、合理的现象,是裁判团队严格执行足球比赛条例的体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很明显看出,FIFA向外界传递出这么一个信号:充分保护进攻过程,让进球更多地出现,让比赛更加的精彩。毫无疑问,比赛90-120分钟比分0:0,这种现象不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此外,本届世界杯超长的补时,也体现了FIFA充分保证有效比赛时间,最大限度避免球员频繁卧草、制造冲突等钻规则空子的行为出现。从VAR的普及到高精度传感器的植入,无一不体现出FIFA在坚定不移地推动比赛更加公正,消除人为错判、误判,让上帝之手、门线悬案不再出现的改革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