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太欣赏这个女飞人!【视频】

2023年2月3日 作者 admin

伊芙琳·阿什福德,Evelyn Ashford,有多少朋友记得这个女飞人?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短跑强国,而阿什福德是美国第一个百米打开11秒的女飞人,同时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百米打开11秒的女飞人。

今天是4月15日,是阿什福德63岁生日。在其生日这一天,田径大本营为大家讲述她的故事。

1957年4月15日,阿什福德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什里夫波特。她可谓年少成名——早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19岁的她就闯进了100米决赛,以11.24秒收获第五名。此外,她还与队友收获了4×100米接力第七名。

那个阶段,世界田坛尤其是女子项目几乎是东欧选手的天下,瘦小的阿什福德在场上非常不起眼。但她有一股狠劲,给人强烈的感觉:未来可期。

果然,1979年,22岁的她100米跑了10.97秒(+0.9m/s),成功打开了11秒大关。在她之前,世界上仅一女子打开过11秒——前东德名将戈尔,1977年跑了10.88秒(+2.0m/s)。

当时,1958年出生的戈尔,几乎可谓100米的“世界一姐”,她那超高的步频和爆炸式的启动,令人印象深刻。

1979年8月,第二届田径世界杯(现“洲际杯”)在蒙特利尔举行,阿什福德在100米大战中击败了戈尔(下图右,资料图),而在200米大战中,她击败了200米当时世界一姐科赫(下图左)。

阿什福德的200米成绩是21.83秒(-0.2m/s),她成为世界上第二个200米打开22秒大关的女子,而第一人就是科赫(1979年6月跑21.71秒)。

眼瞅着,1980年奥运会就要在莫斯科举行。但是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了莫斯科奥运会。如日中天的阿什福德错失良机,她的老对手戈尔倒是参加了,却没捞到100米金牌。

当时田径还没有全项目的世锦赛,仅有的大赛除了奥运会,就是两年一届的世界杯(后改为四年一届)。

在1981年罗马田径世界杯赛上,阿什福德再次包揽100米和200米双金。

终于,第一届全项目的世界田径锦标赛要于1983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了。世锦赛前夕,那一年的7月3日,阿什福德(下图红衣)在美国科罗拉多100米跑出10.79秒(+0.6m/s)的佳绩,她从戈尔手中,夺回了世界纪录。

但真的到了赫尔辛基世锦赛上,阿什福德的好运气没了……她在100米半决赛中跑了10.99秒,轻松晋级决赛,看起来冲冠十拿九稳。而在决赛中,在跑到半程左右时,她突然肌肉痉挛,憾然离场。戈尔最终夺冠,成绩是10.97秒(-0.5m/s)。

1984年,属于阿什福德的时代终于到来!那一年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这里就是阿什福德的大本营,因为她就是世界顶级名校UCLA的学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这一届奥运会,前苏联、前东德等国家了,戈尔、科赫她们都没来。在几乎没有对手的情况下,阿什福德毫无悬念夺得100米冠军,成绩是10.97秒(-1.2m/s)。她也因此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百米打开11秒大关的女子。

她没有参加200米大战,但是跑了4×100米接力的第四棒——美国队以41.65秒的好成绩夺冠,领先亚军1.12秒!

仅仅过了两周多的时间,她在瑞士苏黎士站田径赛上,100米跑出10.76秒(+1.7m/s)的佳绩,改写了她自己保持的100米世界纪录。这一次,戈尔也参赛了,前多半程领先,在最后关头不敌阿什福德。

1985年,阿什福德没有参赛,因为这年5月30日,她生了一个女儿。结果呢,一年之后,复出的她100米就跑到了10.88秒!

1987年,她未能参加成第二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她似乎是为奥运而生。但是1988年,“花蝴蝶”乔伊娜强势崛起,阿什福德难以在单项上夺冠了。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31岁的阿什福德100米摘银,成绩是10.83秒(+3.0m/s)。在上面的链接中,能看到这场100米决战的视频。

接力极为经典——美国女子4×100米接力,乔伊娜跑第三棒,而阿什福德跑第四棒(下图)。前东德的最后一棒恰好是戈尔。两个第四棒的大战,火光四射。

此时的阿什福德已经30多岁了,但她没有放弃。1988年之后,她100米没有再打开11秒,但是她的稳定性依然无与伦比。

1991年第三届世锦赛,阿什福德终于参加了100米大战,并且闯进了决赛。最终,在逆风3.0m/s之下,她跑了11.30秒,收获第五名。

而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阿什福德跑进了100米的半决赛,未能闯进决赛。不过,她跑第一棒的美国女子4×100米接力队再次夺冠。她本人实现了奥运接力的“三连冠”。要知道,此刻她已经35岁了。

到了1993年,36岁的她100米跑过11.65秒。这一年之后,她就退出了田径战场。从1976年到1992年,她的奥运参赛生涯,长达16年。

更令人称道的是,在1985年之后,她基本是“自学成才”,自己把自己一次次带到世界大赛的领奖台上。